当前您的位置: 必赢766net手机版 -> 党史学习教育 -> 党史故事 -> 正文

繁昌保卫战:五战五捷扼守“皖南门户”

发布日期:2021-04-08 浏览量:

繁昌(今属安徽省芜湖市)北临长江,南望九华,东接江浙,西通中部腹地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曾是新四军军部和国民党第三战区后方基地的屏障,更是瞰制日军长江交通运输线的要处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
1939年1月至12月,日军采取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,先后5次进犯繁昌,企图夺取繁昌,“扫荡”皖南。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的指挥下,血战繁昌,五战五捷,坚决粉碎日军“扫荡”图谋,有力打击日军嚣张气焰,守住了“皖南门户”。此举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,使得国民党“新四军游而不击”的谣言不攻自破。

预有准备。新四军成立之初,即针对新组建部队作风不够硬、秩序不正规等问题,从吃饭、睡觉、出操、队列等基础训练抓起,组织“皖南练兵”。新四军还根据日军作战特点和华中敌后平原地形水网情况,组织针对性军事技战术训练,集中研究伏击与反伏击、袭击与反袭击、攻打据点等战法,很快将游击队练成正规军。1939年1月至5月,第三支队先后3次粉碎日军“扫荡”,探索实践依托有利地形机动钳制、侧后袭击、正面阻击、乘胜追击、积极反击、顽强抗击等战法,积累起“集小胜为大胜”的反“扫荡”作战经验。1938年11月初,第三支队进驻铜陵、繁昌地区后,将主要精力放在迅速掌握繁昌地区地形及周边敌情上,并调整防御部署,抢修工事,建立群众武装。

周密部署。1939年11月8日,日军兵分三路进犯繁昌。谭震林副司令员分析认为敌装备精良,应避免与其决战,随即采取宽正面、大纵深的兵力部署,运用“小部队正面钳制、翼侧待机袭击、伏击打敌增援、向心合力包围”的战法,历时12小时击溃日军,夺回繁昌。13日午夜至14日,日军增援3次,先后投入2200余人,企图夺取赤滩,威胁第三支队后方,孤立繁昌。第三支队摸清敌人意图后,为争取主动,采取“诱敌入伏、主力出击、精兵断后、跟踪追击”的战法,击毙日军指挥官川岛中佐,日军伤亡300余人后败退。

20日晚至23日拂晓,不甘失败的日军再次集结2000余人,分五路进犯繁昌。谭震林副司令员识破日军多方增调兵力、以求决战的计策,决定避其锋芒,与敌进行运动战。战斗中,第三支队采取“以小股分队实施敌后袭扰疲劳敌人”“以排为单位节节阻击消耗敌人”“重兵频繁出击惊扰困守孤城之敌”“集中优势兵力伏击退却之敌”“围三阙一歼驱溃散之敌”等战法,歼灭日军450余人。

12月15日至22日,日军再犯繁昌,第三支队采取“正面顽强抗击、敌后袭扰据点、要点阻击杀伤、重兵适时反击”的战法,赢得了繁昌保卫战的最终胜利,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。

顽强抗击。正如《繁昌之战》歌词中所写,“峨山头的搏斗,塘口坝的血战……前仆后继的冲锋,把敌人打下山冈……我们英勇牺牲,不怕饥寒死伤;我们顽强战斗,粉碎敌人的扫荡”,第三支队面对日军5个波次步、骑兵大规模进攻,始终顽强抗击,浴血奋战,誓死守卫“皖南门户”,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,也宣告日军“夺取繁昌,扫荡皖南”战略计划的失败。当时的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发出哀鸣:“国民军乃是手下败将,惟共产党乃是皇军之大敌,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。”

同仇敌忾。第三支队针对敌后作战特点,按照“支队有民运科、团有民运股、连有民运组”的原则,健全民运组织。进入皖南地区后,第三支队立即组织民运工作人员深入到每乡、每保,积极开展政治宣传,帮助保村护乡,解决群众疾苦,以“不害民、不扰民”的模范行动,赢得皖南地区人民的拥护和爱戴。同时,通过恢复和健全地方党组织,建立动员委员会、难民后援会、抗敌协会等抗日组织,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等,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,激发群众抗日热情,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干。繁昌保卫战中,人民群众纷纷参战支前,自发当向导、查路条、反奸反特。特别是繁昌猎户队,有力地配合第三支队实施诱敌深入、渗透袭扰等行动,使进犯繁昌之敌陷入群众武装的包围之中。繁昌保卫战的胜利,是新四军反“扫荡”斗争的一曲胜利凯歌,更是繁昌地区军民一心、同仇敌忾的结果。

1940年1月6日的《抗日报》这样评价繁昌保卫战:“在皖南前线创造了机动而顽强的防御战的优良战斗作风。”新四军《抗敌报》评价繁昌保卫战是“芜湖失守以后最大的血战”“皖南抗战史上空前伟大的胜利”“粉碎了敌人‘扫荡’皖南的野心,屏障了皖南大后方的徽(州)屯(溪)重地”。


版权所有 © 必赢766net手机版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新公网安备 65230102652423